• 股市如何配资炒股 阿嘎箐文化记:《阿嘎箐追踪》(龙光勇撰)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2-06 22:08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    股市如何配资炒股 阿嘎箐文化记:《阿嘎箐追踪》(龙光勇撰)

    《阿嘎箐追踪》

    文/龙光勇股市如何配资炒股

  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一朝天子也须换一朝人,地名亦然。元明时期,今黔西市中坪镇唤十万溪大箐,本地居住以马土目,系水西安氏家支。明朝洪武年间始修渭河驿,故地即今重新镇境内,明代志书载此地名为十万溪大箐,本意指山谷河流众多,林木丛生,四周悬崖峭壁,溪水环合,无径可走的地方。清顺治年间,南明将领罗大顺曾拒战清军于此;康熙时,吴三桂剿水西,贵州宜慰安坤也逃至十万溪大箐数日。可见古名十万溪大箐的现在中坪镇,于古代在军事上是有多重要!虽然中坪镇在古代的史志中记载风毛鳞羽,可他境内的一些古老地名确值得挖掘,从侧面也可了解一些中坪的古今人文史迹脉络。如柏杨村的大箐,古名阿嘎大箐,又分上大箐和下大箐;以马,亦写作以骂,今作野马,在本鎮良丰村。又如龙家箐地名,亦曾经代指过中坪镇一带等。某些地名,大范围可指代中坪,小范围又或是其他村的旧称,或许这就是历史文化的魅力吧。

    阿嘎箐,即阿嘎大箐的省称,又写作窝嘎箐。阿嘎箐,系彝族语汉译,解放前时有人唤此名,后来简称为大箐。大箐在今黔西市中坪镇柏杨村。一地多名,似平每个地方都有,属于历史积淀文化累积而成。今天中坪镇的顺石,来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析石坪乡而建乡,时人取石坪和顺河二地名中各取一字唤作顺石。据说顺石建乡之前曾叫过短暂的柏杨坪乡,隶属石坪乡管辖。大家都知道,顺石以前叫龙家箐,系由晚清时期龙家箐团演变而来。在龙家箐之前,此地叫做阿嘎箐。老人传言,龙家箐古早的时候叫苗寨,分上苗寨和下苗寨。顺治年间,谷里龙金榜迁居于下苗寨,从此龙家在阿嘎箐生根发芽,咸丰初,龙泽膏建立了龙家箐团,属当时黔西州的二十八团之一。龙家团建立以后,龙家箐一名慢慢取代带有少数民族韵味的阿嘎箐地名,解放后,政府又置顺石乡,因而今天的顺石一名即原来的龙家箐,也就是现在中坪镇所辖的柏杨村。由此可见,一地多名,确实是因为历史人文积淀而就的。

    展开剩余74%

    现在,官方史志上能查到“十万溪大箐”地名,但很难查到“阿嘎大箐”一名,这属于当地文化是否发达,又或者是否重要的地势而决定。就村民家谱等书上,阿嘎箐地名是有记录的。除了上述十万溪大箐、阿嘎箐、龙家箐等曾用作历史地名之外,还有“以马”地名也通用本地。宋朝时期,本地属于罗氏鬼国境内,因地属水西安氏四十八土目之一的以马,故今天重新、中坪两的地域在元明时期也叫以马,就连清朝所修的志书、图经也说,黔西的渭河,一名以马河。从上述可见,无论以马、十万溪、阿嘎箐,又或是龙家箐,皆指今天中坪镇一带,缩小范围来讲就是现在的柏杨村。柏杨村的柏杨,据说得名于以前此地多白杨树故名,也有人讹化作白秧坪。历史不可巨细,也不可不说,又或者越细越难说。

    之前访问老年者,他说解放前,顺石也叫柏杨坪,属石坪乡管辖,外地有人来寻根,说他的祖先葬“白秧坪”而闹出笑话,随后才明白,寻根人所谓白秧坪,即柏杨坪,系土话语音差异所致。柏杨坪曾居住潘家,传言清朝时期,今中坪的老街,革木一排街都是属于潘氏。旁及潘氏,又说早些年,整个阿嘎大箐都是他潘家的地盘,“手指为业,不当不卖”。意思说,潘家的地方,凡是眼睛看得见,手指画出来的,只出租,不卖。当时有人去割草,潘家发现后,将其驱赶。晚清时期,长毛(指太平天国)叛乱来到阿嘎箐被平后,属于四十八头目的潘氏未被诛灭,仍然许其世居。听老年人叙此,我倒是突然觉得,此潘家,很有可能是当年以马土目的后裔,明清政权更替后,许多经过战乱的水西彝族家支后裔先后汉化,改汉姓,以借此生存。不过,这也只是猜想罢了,历史还是需要证据支撑的,不是主观而臆断之。

    在现代的今天,历史是往前不断发展的,一个地方的地名也是不停的更换和演变,造成地多名,当然,从某种角度来讲,每个被更换的地名背后,一定包含着他厚重的文化,一种让人探索不断,且有新东西发现的世界。在某个时期,一说以马,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中坪一带;一说龙家箐,大伙都晓得是黔西龙团长家;一说阿嘎箐,老年者都言:以前老人去世,记载的地名就是阿嘎箐,只不过后来省称作大箐了。于一件事,你不去深入了解、分析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就像“阿嘎箐”一名,之前我是从自己家族谱上看见的,上面记载,某某人卒后葬阿嘎箐,当时没注意,后来了解之后,才晓得阿嘎箐就是指龙家箐。

    龙家箐也就是现在的柏杨村,这是从小范围而言。大方向上,阿嘎大箐可也是今天整个中坪镇区域,以前是,现在不是;龙家箐可代指重新、中坪两銣。知晓其历史的你觉得正常,不清楚其根源的,偏偏只会争论。据说解放以前,龙家箐还广汎到现在金沙县的禹谟、安底、长坝等鎻区域,解放后只作今天柏杨村的旧名,阿嘎箐地名同样如此。追寻其历史,阿嘎大箐就是很早以前彝族家支居住过遗留下来的历史地名,也就是说这只彝族名为阿嘎,其历史时间无法知道,应该不会晚于元代居住此地。明朝初年开设渭河驿站,此后汉人逐渐客籍于此,历经明清改土归流,所以形成今天中坪镇汉族多,其他民族少的缘故,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
    时至今日,从明初设立渭河驿到今天已经六七百年,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,阿嘎箐也被现代人遗忘,他就像谿上的扁舟,顺着水流而去;偶尔泛起浪花,或许有路人经过撞见,他向岸边的人招手,企图吸引别人的注意,或许阿嘎箐就是那历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,转眼即逝。今天,中坪建业己几十年,改革开放前的发展基本停止,尔后跟随潮流,也是站在了风口之上,经济、人文等发展倒是有目共睹,前进了不少。有民国一代,行政区划频繁,解放后趋于稳定,伴随我们成长的只有新生的地名,那些古老的地名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,有的消失了许久,有的刚刚离开,有的正在走向衰亡。阿嘎大箐之名,或许只有花甲以上的人知道,有的或许都不清楚吧,年轻人更不消说。

    十万溪大箐,早已进入了故纸堆,若不是历史爱好者,可能都没法知道今天中坪镇在元明时期叫十万溪箐:如果不是民国时期出生的老人,恐怕也没人知道今天中坪顺石的旧名也叫阿嘎箐;假若再过一百年,龙家箐和顺石这两个地名也会被人们遗忘。就像“野马”地名,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些专家采访编写的地名志,认为其得名来源于良丰村境内的一匹山脉象野马而名之,其实不然,他们不知道“以骂”地名背后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,不知道地名野马来源于元明时期的安氏土目以马,也不知道当年的以马家族统治着整个渭河流域。十万溪大箐曾是以马家族的封地和治地,其留下来的寨、以锁坝等地名遗迹可证。

    追寻历史,探索真理,讲究传承。人类的文明进步,其实是因为建立在前人发展的经验结果上获得的。清理过往,策划未来;历史是一面镜子,照照总能知得失。女子没有镜子,焉能画出美妆?以马的历史早已被人们抛于脑后,十万溪大箐的事留在历史中只有一个名字,阿嘎箐的传说,似乎除了曾经是清朝白秧坪潘家的地盘外,也没有什麽留下的。龙家箐的历史,州志有点记载,民国时期的事迹,目前尚有些流传。顺石曾经是顺石乡,九十年代初并入中坪镇,目前柏杨村有一所顺石小学,这或许是传承顺石一名吧。续续叨叨,閙了这么多,说是追踪阿嘎箐人文历史股市如何配资炒股,上述不知是否离题,算了,就此打住,该吐的也吐完了。

    发布于:广东省